徐工苦钻技术,打造多用途可扩展智能终端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的制造业急需摆脱低端化的羁绊,其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对密集劳动力的过分依赖,降低从生产到销售终端全成本,因此,大数据驱动中国特色的工业4.0,已然成为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的制造业急需摆脱低端化的羁绊,其中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对密集劳动力的过分依赖,降低从生产到销售终端全成本,因此,大数据驱动中国特色的工业4.0,已然成为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关键。
徐工苦钻技术,打造多用途可扩展智能终端
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者,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打造一款PI(Production Insight)生产智能“小”终端,希望能够借此打开工业“大”数据之门。
徐工信息公司总经理张启亮介绍,“打造PI生产智能终端主要实现两方面价值,一是将生产过程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二是在研发的过程中要做到不断精进,就像不断延伸圆周率一样,追求完美,永无止境。”
在PI智能终端的设计过程中,徐工信息通过注重长远布局,对徐工内部及外部数十家生产制造企业现场实况进行实地调研,融合多种生产需求,自主研发设计这款多用途可扩展的生产智能终端。PI生产智能终端以生产现场为管理核心,生产人员可以通过刷卡、指纹(未来将实现人脸识别)与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终端采用10.1寸十点触控IPS液晶屏幕,十点触控精准操作,超高灵敏度保证用户使用体验;可在-20℃至+75℃范围内正常工作,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1000小时,适应工业现场严苛的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