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新机遇 与中国一同改变
1975年,当时中国与美国之间还未正式建交,但卡特彼勒已经向中国销售了38台吊管机,价值380万美元,这是公司在华的第一笔订单。但是在订单的背后,是卡特彼勒团队与中国长达3年的会谈交涉。
1975年,当时中国与美国之间还未正式建交,但卡特彼勒已经向中国销售了38台吊管机,价值380万美元,这是公司在华的第一笔订单。但是在订单的背后,是卡特彼勒团队与中国长达3年的会谈交涉。
如今,卡特彼勒在中国已发展到有29家制造工厂、4个研发中心,拥有1.3万名员工。它在徐州建立的生产基地已成为其挖掘机机型最全面、技术最先进的“旗舰工厂”。
2015年,受到金融危机的重创,高速增长了数十年的中国经济随之放缓。曾受益于投资和出口繁荣的工程机械行业遭遇寒流,卡特彼勒也难以独善其身。据2015年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2015年二季度亚太地区销售同比下滑30%,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和日本工程机械市场的萎缩。但这些在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陈其华看来,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必经过程,也预示着新的机遇。
经过多年的高速扩张,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多达五六十家,经济调整会迫使过剩落后产能被淘汰,这反而有利于有竞争力的企业。陈其华表示,“经过重组,这个行业和中国整体经济会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如果能有一个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6%、7%的GDP增速也是我们期望看到的。”
在行业新机遇上,卡特彼勒将目光放在了中国改善基础设施上,无论是高铁、西部建设还是城市地下管廊,都是工程机械的用武之地。另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创造大量建筑工程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