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价位动荡 海工市场萧条
随着伊拉克逐渐回归原油市场,致使各国原油价格持续低位振荡,石油公司大幅消减支出,海工市场也首次影响,销量可谓是一片萧条。
据了解,今年前5个月全球共成交各类海工装置110艘/座,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60.8%。钻井平台和浮式生产装置等主要装备几乎“零订单”,只有1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和2艘气体处理船,总计3艘/座、22.68万总吨。而去年同期接获海工主要装备订单共48艘/座、114.13万总吨,订单量骤减。
其实,从2006年以来,每年新增主要装备订单数量与原油价格变化趋势同步。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因为相对普通船舶来说,海工装备的单价较高且专业性较强,投机订单相对较少,因此,油价下跌使得油气开采减缓,订单量也迅速减少。
与2009年相比,无论是市场供求关系还是世界经济背景都已大不相同,距上次油价反弹后,油价在100美元/桶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人们普遍认为高油价时代已经来临,船东订船热情十分高涨。
但这一订单高峰将在2015-2017年集中完工交付,如果短期内油价没有大幅度反弹、海洋开发减缓预期不变,今年海工市场状况可能比2009年还要差。
相比2009年的低迷,目前海工市场的衰退更类似于1985年。当时,市场上同样出现了OSV及钻井平台运力过剩、租船活动减少、成本大幅削减等问题。目前海工市场低迷仍未见底。
今年全球钻井船闲置数量已经达到了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闲置钻井船数量为31艘,是去年年初的3倍以上,这一数字相当于全球每4艘钻井船中就有1艘闲置。
而由于低迷、石油公司减少高价深水勘探活动,导致选择闲置钻井船或将其报废拆解。而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钻井船闲置在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此类钻井船闲置成本高达每天70000美元。
不过困难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据统计,今年全球将有72座自升式钻井平台交付,其中,中国船企将交付42座,不过,目前只有6座获得了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