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世孤立,见证时代变迁
在乌克兰,莫罗佐夫采石场是当时最大的煤矿之一。也是褐煤的主要生产区之一,7年前这里仍然在进行着采石作业。巨大的电铲挖掘机每小时能装满数百辆卡玛斯(俄罗斯一个大型矿卡品牌,平均每辆载重20吨左右)。这些设备大多数都是70年代苏联的技术,有的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生产的。
在乌克兰,莫罗佐夫采石场是当时最大的煤矿之一。也是褐煤的主要生产区之一,7年前这里仍然在进行着采石作业。巨大的电铲挖掘机每小时能装满数百辆卡玛斯(俄罗斯一个大型矿卡 品牌,
平均每辆载重20吨左右)。这些设备大多数都是70年代苏联的技术,有的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生产的。
.jpg)
碧蓝的湖水,金色的沙滩,这不是“黄金海岸”,这里是挖掘机“墓地”
该公司勉强生存到90年代,这里的煤矿不符合成本效益,近几年矿内的煤炭储蓄量所剩不多,在2009年该公司宣布倒闭后,大部分器材被员工切割,采石场内也被迅速灌满地下水。

矿床变成了河道,各种大型设备在湖水里只能露出一个头
这些巨大的钢铁怪物其实是ERSHR-1600挖掘机,它的齿轮型机斗以每小时挖掘1600立方米土石的效率工作,也就是说一小时内,这些图能装满约200辆卡玛斯。

当年最大的铁怪物
这台制造于1970年的钢铁怪物,花了几年的时间分割运输到达工厂,然后工人们将它组装起来,它能以每分钟两米的速度缓慢而稳步的移动。

破败锈蚀的机身
这些挖掘机的吊斗铲共有300多个零件衔接,

静静指向天空的电铲臂

锈迹斑斑的电铲挖掘机
这个输送机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乌克兰境内唯一一个获得过世界之最称呼的设备。

可移动式输送机桥
往日热火朝天的工地,变成了今日这般孤寂落寞的风景。希望能像德国那样,把这里改造成一个挖掘机博物馆,让这些古老的机器逃过被切割成金属块的命运,不让他消失在漫长的时光 里,最后被人们所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