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的智能化发展成果
在工程机械行业,先进的制造技术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行业都在往智能化发展道路发展,工程机械也逐渐发展为智能制造。智能化已经是徐工机械公司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说到徐工的智能化,就不得不提徐工的智能化制造基地。以徐工的智能化装载机制造基地为例,徐工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的联合厂房有16.7万平方米,相当于24个足球场那么大,逛一圈足足需要一个半小时。在这里,下料、结构、涂装、总装等所有的生产工序都一气完成,可实现年产2000台大吨位装载机的产能。
智能化是其中最大的亮点,联合厂房在下料、焊接、机加工、涂装、装配单元运用了大量先进、高效的智能化制造技术和工艺设备。为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切割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在工艺建设过程中被大量运用,例如,配置了大量的焊接机器人群,建成了2条自动化焊接线,无论是配置的数量还是使用的范围在装载机行业都是绝无仅有的,如装载机铲斗的整个焊接制造过程全部实现了无人化,大幅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显著提高了焊接质量。
据小编了解,在改造前智能装载机车间大约有3000人,1万台的产量,改造之后现有1800人,产量接近3万台。前段时间轰动整个行业的全球LNG装载机第一大单能够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完美交付,是对这个基地智能化最有利的诠释。
工程机械生产制造的整个链条可谓长而复杂,采购、设计、生产、销售、物流等等环节,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哪些是企业需要最先被改造的?徐工信息化部部长张启亮给出的回答是全价值链的数字化,因为有一个环节是需要人工干预,也就意味着这个环节的不可控。一个物联网,全球零距离。
张启亮表示,企业要找到两化融合的切入点,第一步是智能制造,第二步是物联网。研发、制造、营销三个环节的数字化是智能制造必须走的一条路,徐工在产品的数字化上已经开始行动,之后将同步进行其他环节的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是智能化的有力支撑,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前端信息化和后端工厂的整体改造,真正实现智能制造。
据悉,采用智能化技术之后,徐工产品设计周期缩短20%,产品数据准确率提高30%,生产计划协同时间由原来的2天缩短为40分钟,市场快速响应能力提高30%。2014年,通过两化的深度融合,徐工年产值近千亿。“工程机械本身就是一个多品种小批量,客户有很多的需求,那要如何通过大数据的计算分析,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说:“工业4.0时代,或者说是两化融合的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了,我觉得每一个企业,凡是要参与全球竞争,都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徐工机械公司抓住了这个机会,主动出击,再加上徐工的竞争优势,将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为国人所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