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重工坚持两中心任务稳度“春荒”
日前获悉,由于节后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车辆招标迟迟未启动,长征重工公司一度面临铁路车辆“春荒”尴尬。然而,在第八届四次公司职代会上,“提升经济效益、加快结构调整”两大中心任务的提出,使长征重工适时转变经营策略,发扬自身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出击市场,抢抓产品订单,“春荒”难题迎刃而解。
“‘提升经济效益、加快结构调整’是公司在经营和发展中不断总结、摸索出的未来发展战略,是公司必须长期坚持的两大中心任务。”据长征重工相关负责人介绍,两大中心任务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内涵丰富。
夯实三个基础
夯实市场基础。在巩固国铁车市场的基础上,扩大国内铁路配件销售。多接车、接“好车”,采用成本倒逼方式适应市场,以技术工艺革新为突破口,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扩大出口铁路配件销售,充分利用长征重工在国内独家引进谢菲尔转向架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做大南非、印度等地市场。
夯实人才基础。关键在于打牢公司转型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打造适应公司转型发展的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队伍和建设适应公司转型发展的干部队伍,为转型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夯实管理基础。抓好“七强化“,即强化制度管理、强化技术管理、强化质量管理、强化安全保密管理、强化财务基础管理、强化设备及能源管理和强化物资管理,为转型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找准结构调整方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随着铁路整车在产品总量中比例的逐年减少,长征重工正逐步摆脱“一车独大”的局面,将产业链延伸到汽车配件、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建筑钢结构和国际贸易等领域。
该负责人指出,未来长征重工将着力抓好四个经济增长点,一是要抓好卡特彼勒钢箱体、桥壳、支座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和批量生产;二是巩固和发展与长客、重庆长客、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建立起的合作关系,抓好城市轨道交通产品;三是抓好风电产品。解决制约质量、成本、效率的瓶颈,稳步实现批量生产;四是抓好出口铁路产品。力争做大出口总量,实现铁路整车批量出口。
同时,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也作出定位,将重心偏向于城轨转向架、铁路特种车及节能环保设备、海洋工程产品、矿山工程机械等新市场和新产品上,制定公司中长期结构调整方向。
正是适时调整战略,发挥二级单位的自主营销优势,主动出击,年后长征重工一举获得白沙沱大桥8000余吨桥梁钢结构、鱼洞大桥护栏焊接、7套焚烧炉、240余支风电主轴、50台套齿轮箱锻件、120余件焊接沙箱和250余件机加沙箱订单,改变“春荒”窘境。目前,企业正积极拓展高铁市扬,已开发试制出10个高铁锻件产品,一旦通过认证,便将投入批量生产。这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