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垃圾堆积如山 再利用不足5%
近年来,中国为了给城市发展提供土地而拆除旧建筑,尤其是暴力拆迁工程,已产生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后果:那就是中国日益面临一个令人不悦的事实--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
近年来,中国为了给城市发展提供土地而拆除旧建筑,尤其是暴力拆迁工程,已产生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后果:那就是中国日益面临一个令人不悦的事实--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
尽管中国的城市有着广阔的废物回收网:拾破烂的人骑着三轮车买卖各种塑料、金属和纸质废品,但建筑垃圾却几乎完全无人理会.
香港大学建筑学副教授吕伟生说:"拆建垃圾一旦产生,就没法处理了."他说,得到回收利用的主要是金属,只占全部废弃物的一小部分."剩下的废弃物没有办法得到系统的处理,只能随处乱扔."
吕伟生正在对每年中国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进行核查.尽管缺少精确的统计数据,但已有的数字显示,问题正变得日益严重.中国建筑物的寿命通常是30年,美国是75年,欧洲甚至更长.从上海每年公布的拆迁记录推断,吕伟生估计,2011年中国产生的建筑垃圾超过20亿吨.在日本,多达95%的建筑垃圾得到回收利用,但在中国,这一数字大致相反,再利用的垃圾不到5%.
据悉,在中国,通过回收利用控制建筑垃圾的大量增长才刚刚起步.北京新奥混凝土有限公司已在国内大城市贵阳和兰州设立工厂,将建筑垃圾磨碎后制成混凝土.
帮助新奥公司设计这一回收利用方案的是一家国际非政府环境组织--气候组织,该组织大中华地区总裁吴昌华说:"这件事看似不起眼,但意义却很重大."
吴昌华女士说,回收利用建筑材料的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回收利用建筑材料会推动中国实现促进环境保护的官方目标,因为这将缓解垃圾填埋场的压力,减少乱扔现象,并减少挖掘河床和开山采石等为制造混凝土获取沙砾的破坏性行为.
但是,出于对建筑质量的担心,公众对使用回收材料修建住宅和办公场所,可能一时还无法完全接受.
吴昌华说,要想让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得到广泛认可,必须先使中国消费者对它们的安全性感到放心.她说:"在中国人看来,被称为'垃圾'的东西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废物'.这是非常消极的.我们需要改变这种观念.这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