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延缓和减轻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可采用两大类方法:一是在施工期间就采用相应的预防裂缝或处理措施,二是在维修养护时选用合适的加铺层体系.通常.在有条件时,为获得最佳效果,可综合运用这两类方法.本文仅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逢的预防或处理方面进行阐述.
延缓和减轻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可采用两大类方法:一是在施工期间就采用相应的预防裂缝或处理措施,二是在维修养护时选用合适的加铺层体系.通常.在有条件时,为获得最佳效果,可综合运用这两类方法.本文仅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逢的预防或处理方面进行阐述.
2.1 提高路基工作区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工作区又是路基经受行车荷载影响较大的深度区域,该深度区域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对保证路面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极为重要,否则将产生不均匀沉降使路面发生开裂.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影响路基工作区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关键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小路基完工后沉降量.
(1)路基工作区的强度主要是在填筑过程中形成的.必须严格控制路基的填筑工艺,确保路基强度.填筑材料首选石、砾、砂类土,其次选用含砾、砂低液限粘土,再次选用低液限粘土.粉质土和有机土不能用于填筑路基.
从上式可以看出,车辆荷载P越重,路基工作区的深度z 就越大.而在路基路面设计时,车辆荷载是按标准的额定轴(BZZ一100)考虑的,当公路建成后,路基工作区的深度已经是固定成型了.公路交付使用后,当公路上车辆超载运行时.路基工作区的深度Za必将会随之加大.由于超载的缘故.路基工作区的实际深度超出了预设深度,这样未经处理的超出部分的路基强度、稳定性、刚度明显不足,在实际使用中,路基路面就会产生裂缝、沉陷、车辙、变形过大等病害.因此,面对当前高速公路超载现象十分普遍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在路基施工时对路基工作区的控制深度最好是大于路基工作区的设计深度,以防患于未然.
(2)压实度是反映路基强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施工中必须严格检测控制.使其达到规定值.填土层的厚度对压实度有直接的影响,施工中要插杆挂线,每层的松铺厚度不应大于30cm.检测压实度试坑要打到下一层顶面,凡是检测结果达不到规定值的要加压处理,或推除重填.
(3)降低地下水位是提高路基强度的重要措施.路面底以下80cm路床是路基的关键部位,它直接承受和吸收路面的扩散应力,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开挖后发现底下渗水,不论流量大小都要处理.填方地段要采用较好的材料填筑,土质差的地段要进行换填处理,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
2.2 基层应有合理厚度
当基层厚度增加时,其承载能力也迅速增加,试验证明,半刚性基层厚度由10cm增加到25cm时,其承载力提高为原来的3倍.
2.3 修筑防裂路面
研究表明,面层反射裂缝明显地受沥青面层厚度的影响,厚度超过15.0cm的面层可以有效的防止受拉疲劳所产生的裂缝,还可以降低车辆荷载引起的剪应力.国外资料介绍.在贫混凝土上铺筑10.0cm的沥青面层时,在形成反射裂缝前可累积通过标准轴载10×10次.如果沥青面层加厚到15.0cm,则可通过20×10次.如沥青面层加厚到17.5cm则可放心使用.
2.4 选择防裂性能好的材料
(1)选用抗冲刷能力好,干缩、温缩系数小、抗拉能力高的半刚性材料作基层,最好使用温度膨胀系数低的骨料.
(2)选用松弛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面层,保证沥青的针入度、延度等指标;在缺少优质沥青的情况下.应采用某些添加剂或聚合物.以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及高温稳定性能.
(3)在稳定度满足